同好會第一份的標本集,即將熱騰騰的出爐囉~~~

同好會第一份的標本集,即將熱騰騰的出爐囉~~~

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大棟山採集記 姚奎宇



 
大棟山位在台南縣白河鎮關仔嶺與嘉義縣大埔鄉界上,為台南縣第一高峰,由台南縣白河鎮仙祖廟出發至三角點全長5100公尺,海拔高度約從525公尺上升至1240公尺,全程一半是水泥路面,沿途種滿檳榔樹(圖1),另一半則是土石路面,此段則是闊葉林,有較多的遮陰,最後一小段至山頂的路設有枕木步道。一般登山往返約五個小時,因採集的關係約七個小時回到仙祖廟。嘉義奮起湖也有一個同音不同字的大凍山,林務局的網站在描述大凍山時有這麼一段話「關仔嶺大棟山許多資料常誤稱為大凍山,當地指示路標亦有誤植為大凍山,大棟山實為山容雄偉廣大之意,有異於阿里山奮起湖大凍山,有冰凍寒冷之意。」

筆者於2011118至大棟山採集,當日氣候涼爽,稍為有霧,採集約60份標本,初步鑑定物種有Brachythecium sp.DitrichaceaeDumortiera hirsutaEctropothecium sp.Fissidens sp.Hypnum sp.Isopterygium sp.Metzgeri sp.Neckeropsis nitidulaOctoblepharum albidumPhilonotis sp.Pogonatum sp.Pohlia sp.Pylaisiadelpha tenuirostrisRacopilum aristatumTaxiphyllum sp.Thuidium sp.及多種PottiaceaeSematophyllaceae的物種及一些尚未鑑定的物種。
大棟山整體來說有點乾燥,苔蘚種類還算豐富,尤其錦苔科的植物種類滿多且步道也不陡峭,在採集之後可以到關仔嶺泡泥巴溫泉,也算是一大享受。

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自然觀察新主張-賞苔蘚樂趣




[左圖為蛇蘚 Conocephalum conicum (L.) Dum.]






近年來國人日益重視生活及休閒品質,利用假期從事自然生態相關旅遊活動的人也愈來愈多,在各生態保育社團之共同倡導下,參與賞鳥、賞樹、賞螢、賞蛙、賞蕨、賞蜻蜓及森林浴等生態旅遊活動,已蔚為風尚。在這自然觀察主義儼然已成為知性之旅及生態之旅主要潮流的時代,大家的眼光逐漸注意到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綠色小精靈-苔蘚植物。其實賞苔蘚活動四季皆宜,在歐美等先進國家已有相當長的歷史,日本地區更有許多以苔蘚著稱的寺廟及園林,其中各形各色的苔蘚植物,將生態環境粧扮得細緻動人。台灣地區,重巒疊翠,雨量充沛,氣候溫濕,繽紛多樣的苔蘚植物,正是自然觀察活動的最佳對象。據特有生物中心指出:全世界約有23,000種苔蘚植物,台灣即擁有1,500種以上,苔蘚植物的密度及多樣性之高,舉世聞名,很適合推動賞苔蘚活動,且賞苔蘚的裝備很簡單,輕鬆的登山健行穿著即可,若能隨身攜帶一個10倍放大鏡則更好。



苔蘚植物顧名思義,可分為苔類及蘚類,從外觀分辨這兩大類並不困難,佐以放大鏡的輔助就更容易了。首先要辨別植物體是由莖和葉所構成的莖葉體,或是無法區別莖葉的片狀體。一般而言,苔類為莖葉體,可區分為直立和匍匐生長兩大類型。苔類的葉片通常同形且不開裂為裂片狀,常具有12條中肋,例如金髮苔、卷柏苔等。蘚類則有莖葉體和片狀體兩種形態,莖葉體蘚類葉片通常有側葉、腹葉之分,且開裂為裂片狀,不具中肋,例如鞭蘚、羽蘚等;片狀體蘚類又可區分為簡單型和複雜型兩大類,複雜型片狀體蘚類其組織分化,表面通常具有氣孔,內部具有氣室和同化絲例如地錢、蛇蘚等;相對而言,簡單型片狀體蘚類其組織未分化,植物體通常略呈半透明狀,例如片葉蘚、帶葉蘚等。除了外部形態的不同外,蘚類的細胞中具有油體,故揉捏一小段蘚類植物體,常可聞到一股略帶刺激性的揮發氣味。



苔蘚生長環境很廣,從都會區的行道樹、安全島、牆角磚縫至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區都可見其蹤影,可謂植物界的極限生存高手。台灣地區一般而言,以海拔1,000公尺至2,000公尺左右的地區,例如中部的溪頭及奧萬大等地區,苔蘚植物多樣性最高,而這些地區正好是國人踏青或森林遊樂區分布的主要區域。特有生物中心提醒大家下回到野外欣賞大自然時,別忘了注意樹上、地上、石面甚至植物的葉面上,一群細緻可愛的苔蘚植物正等待您的細細品味。該中心亦呼籲,在賞苔蘚時應注意安全,且不任意刮取或挖採苔蘚、攀折植物,以減低對生態的衝擊。此外,苔蘚植物對環境極為敏感,愛它就把它留在原地,不要帶回家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初登場:從【鮮為人知】到【蘚為人知】

雨水陣陣,蛙鳴漸響,強褓中突來的哭聲,宛如春雷,雖驚蟄之日未到,但吾等不才卻才醒於今。稍加安頓黃口後,趕緊案前正襟危坐,到【蘚而易見】部落格報到去。 【蘚而易見】之名,真是恰到好處,苔蘚也,【顯(蘚)而易見】,卻也【鮮為人知】,因為對吾等初學者而言,的確不是【淺顯(蘚)易懂】啊!希望藉由此平台的交流,能讓苔蘚這既美麗又奇妙的小傢伙,從【鮮為人知】到【蘚為人知】。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順便接受【公審】的是我調查樣區(水社大山)的物種:穗髮苔屬(Racelopodopsis Ther)的穗髮苔(Racelopodopsis camusii Ther. in Monde Pl. ser.2,9: 22,1907)。還不到它上台表演的季節(5-8月)卻為何寫它呢?因為
  1. 它是我剛開始採集,印象最深的物種。孢蒴旱地拔蔥似的挺立而出,沒有細看,還以為它沒有配子體呢!

  2. 它是第一個讓我親自看見原絲體(Protonema)樣貌的物種,且讓我知道原絲體宿存是怎麼一回事(原來它生長周遭基質上墨綠一片的東西不全是藻類,而是它暗藏的【禁衛隊】與【接班人】。
  3. 雖然特徵明顯異於其他親戚,但卻讓我在苞葉小金髮苔(Pogonatum spinulosum Mitt)和穗髮苔(Racelopodopsis camusii Ther.)之間徘徊許久。(一開始都只會看照片辯識,所以忽略許多細節)
  • 以下就是我採集到穗髮苔的身家背景: 穗髮苔(Racelopodopsis camusii Ther.):原絲體常存,往往聚集於植物體四周的土壤表面上,呈深綠色片狀,植物體(配子體)纖細,高度不及2 mm,淡綠色,直立單一不分枝,白色假根叢生。中肋細弱不明顯,由2-3層細胞構成,僅達葉中部附近消失,不具櫛片。植物體葉稀少,圓形抱莖狀,大致可分三類,下層葉(基部葉),鱗片狀;頂部葉長橢圓形,漸呈細長尖狀;孢葉呈三角披針狀,這三種不同型態的葉中部以上邊緣有不規則大齒。蒴柄紅褐色,具密疣,長約15-20 mm,外層細胞3-4層為厚壁細胞,中央則為透明薄壁組織。蒴帽密生白色纖毛,孢蒴圓柱形,乾燥時蒴口皺縮,蒴齒單層,黃橙色,齒片數量為36。一年生,5月長出莖葉,6-7月,為穗髮苔生長旺盛階段,8月漸萎縮。

關於穗髮苔的其他補充:
1.相似種:苞葉小金髮苔(Pogonatum spinulosum Mitt),可參閱 http://www.ne.jp/asahi/koke/file/hamizugoke.htm
2.本種在顯微鏡下,中肋不甚明顯,除岩月P47以虛線表示外,各書畫葉部型態時,皆未畫中肋
3.在檢索表中(高,P709/胡,P413)以中肋有無來與小金髮苔的孢葉小金髮苔(pogonatum spinulosum)區隔區別。岩月P41則是以蒴柄是否平滑為區別。
4.在種的描述時, 高,P715,以中肋細弱由兩層疏鬆細胞構成,來描述,岩月P49以不明顯表示。
5. Moss of japan,P32關於穗髮苔的描述:原絲體終身保留(宿存),莖極短,葉不多,下層葉小,卵圓形,漸尖,邊緣有大齒,頂部葉橢圓形,中肋發展很差,
6.可對照的書籍:岩月善之助、水谷正美,原色日本苔蘚類圖鑑,47; 賴明洲,苔蘚植物研究手冊,119;高謙、賴明洲,中國苔蘚植物圖鑑,715; 吳鵬程,賈渝,中國苔蘚誌 8: 400。Noguchi , A . Illustrated Moss Flora of Japan P32-33.

2011年3月1日 星期二

新竹五峰鄉五指山地區苔蘚植物探查

新竹五峰鄉五指山地區苔蘚植物探查
五指山地區,行政畫分上隸屬於台灣省新竹縣,位處新竹縣竹東鎮、北埔鄉、五峰鄉三個鄉鎮的交界處,海拔最高點為中指峰頂(海拔1061公尺)。本次探查所選之採樣地點及步道,海拔皆位在700公尺1061公尺之間。
五指山地區屬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在氣溫方面,年平均溫為22.1,平均年溫差為14,降雨量方面,年平均雨量為2258.3㎜。主要雨量分布在每年二月到九月,秋冬季是雨量最少的季節。
五指山登山步道乃台灣省林務局於民國92(西元2003)修建完成,加上原本已存之登山小徑,共規畫:(1)腰繞步道(2)稜線步道(3)登中指峰小徑,本區步道皆位於五指山北坡及稜線,路面狀況採由山徑,石階及枕木階梯所組成,爬升高度約360公尺(玉皇宮海拔700公尺,中指峰海拔1061公尺),坡度起伏大。
採集地點包括:(1)五指山環山步道(2)登中指峰小徑(3)五指山稜線步道,針對此三個步道區,包含步道及山徑地面上土生或石生、步道邊樹幹上附生及兩側石壁上生長之苔蘚植物做採集。以及觀音禪寺,仙洞兩區進行。採集時間自民國94(西元2005)7月至民國97(西元2008)3月,分科後鑑定目前已得:苔類121520種,蘚類111114種,角蘚綱122種。

(1:五指山苔蘚名錄)
角蘚綱

Anthocerotaceae角蘚科
Anthoceros L
角蘚屬
(疑似) Anthoceros formosae 台灣角蘚

Phaeoceros Prosk黃角蘚屬
((疑似) Phaeoceros laevis 黃角藓
蘚綱
Aneuraceae
綠片蘚科
Riccardia S. Gray片葉蘚屬
Riccardia multifida  羽枝片葉蘚

Aytoniaceae
瘤冠蘚科
Reboulia Raddi
石地錢屬
Reboulia hemishaerica 石地錢

Cephaloziaceae大萼蘚科
Cephalozia
大萼蘚屬
Cephalozia otaruensis 薄壁大萼蘚

Frullaniaceae
耳葉蘚科
Frullania Raddi
耳葉蘚屬
耳葉蘚

Geocalycaceae假苞萼蘚科
Heteroscyphus Schiffn
異萼蘚屬
Heteroscyphus coalitus  雙齒異萼蘚 

Heterocyphus argutus  四齒異萼蘚

Heterocyphus planus  平葉異萼蘚

Lepidoziaceae 指葉蘚科
Bazzania Gray
鞭蘚屬
Bazzania tridens (Reinw. et al.)Trev三裂鞭蘚

Marchantiaceae
地錢科
Marchantia
地錢屬
淺刻地錢土佐亞種



地錢

Metzgeriaceae
叉蘚科
Metzgeria Raddi叉蘚屬
Metzgeria furcata  叉蘚


Monosoleniaceae
單月蘚科
Monocelenium Griff
單月蘚屬
單月蘚

Plagiochilaceae
羽蘚科
Plagiochila
羽蘚屬
羽蘚

Wiesnerellaceae魏氏蘚科
Dumortiera Nees
毛地錢屬
Dumortiera hirsute  毛地錢

苔綱
Bartramiaceae株苔科
Philonotis Bird澤苔屬
Philonotis setschuanica  四川澤苔


Bryaceae
真苔科
Rhodobryum (Schimp.) Hamp.
大葉苔屬
Rhodobry gigenteum  暖地大葉苔

Fissidentaceae鳳尾苔科
Fissidens Hedw.
鳳尾苔屬
厚邊鳳尾苔



大鳳尾苔



黃葉鳳尾苔


Hookeriaceae
油苔科
Calyptrochaeta Desy
毛柄苔屬
Calyptrochaeta japonica  柔葉毛柄苔


Hookeria  
油苔屬
Hookeria acutifolia  尖葉油苔



Hypopterygiaceae孔雀苔科
Lopidium Hook. f. et Wils.
雀尾苔屬
Lopidium nazeense東亞雀尾苔

Hypopterygium
孔雀苔屬
Hypopterygium  tenellum南亞孔雀苔

Leucobryaceae
白髮苔科
Leucobryum Hampe
白髮苔屬
疑似Leucobryum neilgherrense南亞白髮苔

Meteoriceae
蔓苔科
Barbella  Fleisch懸苔屬
Barbella  flagellifera鞭枝懸苔

Mniaceae
提燈苔科
Plagiomnium T. Kop.
走燈苔屬
Plagiomnium succulentum  大葉走燈苔


Plagiomnium cuspidatum  走燈苔



Neckeraceae
平苔科
Himantocladium (Mitt) Fleisch
波葉苔屬
Himantocladium cyclophyllum  闊葉波葉苔

Homaliodendron Fleisch
樹平苔屬
Homaliodendron microdendron (Mont.) Fleish. 鈍葉樹平苔



Homaliodendron scalpellifolium刀葉樹平苔

Polytrichaceae
金髮苔科
Polytrichum Hedw金髮苔屬






Racopilaceae
卷柏苔科
Racopilum P. Beauv
卷柏苔屬
Racopilum aristatum 毛尖卷柏苔

Thuidiaceae
羽苔科

羽苔屬
Thuidium cymbifolium
羽苔


就目前已鑑定出之苔蘚種類,與台灣其它地方已完成苔蘚調查之比較。
2:五指山地區與台灣其它地區苔蘚物種比較表
 (表格說明:Jaccard相似係數計算方式: C/(N1+N2-C) 
C:兩地區共有種數 N1:甲地區物種數  N2:乙地區物種數)
地區
苔蘚物種數
共有種數
* Jaccard
相似係數
陽明山
(海拔200~1120公尺)
123
25
17.2%
   
(海拔1500公尺)
132
19
12.0%
   
(海拔100公尺)
82
12
10.4%
   
(海拔2000公尺以上)
120
3
1.9%
由此表可知,台灣地區的苔蘚植物分佈,主要還是以海拔高度影響最大,陽明山與五指山海拔高度最接近,相似係數最高。
.   惟本次研究採集進行的兩年當中,總共進行採集12次,礙於距離因素,未能於每月或每季到五指山地區進行採集,雖然儘量選擇不同季節(春季與冬季),不同乾溼季(乾季與溼季)進行採集,對於一個調查來講,仍然擔心會有遺漏之處。
    而苔蘚的鑑定,礙於個人經驗與訓練的不足,怕有訛誤,為免貽笑大方,仍繼續努力的鑑定與戡誤當中。
先發表此文,希望能給對苔蘚有興趣的伙伴,一點點的幫助。